9月有望反弹的理由较多:中报期结束、人民币升值、港股上涨、有色和黑色金属价格反弹。这些变化是5月下旬以来较为密集的乐观变化股票配资利弊,后续反弹大概率还能持续一段时间。但如果要反转,则需要较强的盈利层面的逻辑,因为A股历史上,第一个底可以是政策流动性推升,但第二个底大多需要盈利驱动。2005年的底部,第一个底是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底,第二个底名义GDP已经回升。2012年底-2014年中,第一个底和第二个底都有盈利反弹的迹象支撑,而最终的第三个底(2014年中),是居民资金大幅流入推动的。2016年1月底市场的底部,是去杠杆风险过后流动性的底和盈利改善的底同时出现。2018年底-2020年Q1,第一个底是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的政策底,第二个底(2019年8月初),部分行业(半导体)盈利大幅改善,但整体盈利依然偏弱,第三个底是2020年初疫情冲击的底,后续是疫后修复的盈利改善。目前来看,反弹的条件具备,但盈利改善的迹象相比历史上市场历次第二个底依然偏弱,所以反弹后估计还会震荡。
配资交易的优势在于,可以放大投资收益。例如,如果投资者自有资金10万元,进行1:1配资,则实际可操作资金为20万元。如果股票上涨10%,投资者可获得2万元收益,相当于自有资金的20%。
(1)9月有望反弹的理由较多:中报期结束、人民币升值、港股上涨、对衰退的过度担心略有修复(铜价反弹)。5月中旬以来,市场持续偏弱,但从8月中旬以来,市场逐渐积累了一些反弹的力量,大概率会进入一个阶段性反弹的窗口期。反弹的第一个理由是中报披露期结束,2021年Q3以来,市场整体进入盈利下降期,ROE持续走弱,季报披露期市场均会偏弱,但一旦季报披露期进入尾声,盈利的担心将会暂时告一段落,市场易反弹。反弹的第二个理由是,其他人民币资产领先走强。7月以来,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,8月初以来,香港恒生指数也开始逐渐走强。2016年以来,历次人民币汇率较大的升值期间,股市大多偏强。
8月整体的PMI数据依然偏弱。但如果以高频的商品价格数据来看,8月中下旬还是略好于8月初,有色和黑色金属价格均企稳出现了反弹。以上的变化,意味着市场出现反弹概率较高,而且反弹力度有望强于5月下旬以来出现过的多次周度反弹。
(2)反转需要盈利层面的逻辑,因为A股历史上,第一个底可以是政策流动性推升,但第二个底大多需要盈利驱动。2005年的底部,第一个底是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底,可以理解为政策底,之后回调再次企稳上行时,名义GDP已经开始回升,第二个底算盈利底。2012年底-2014年中,市场持续宽幅震荡,第一个底和第二个底都有盈利反弹的迹象支撑,虽然整体盈利没能反转,但自下而上的盈利看点还是不少的,而最终的第三个底(2014年中),是居民资金大幅流入推动的。
2016年1月底市场的底部,是去杠杆风险过后流动性的底和盈利改善的底同时出现,Q2调整期间,盈利依然还在继续改善。2018年底-2020年Q1,市场的企稳过程比较复杂,第一个底是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的政策底,第二个底(2019年8月初),部分行业(半导体)盈利大幅改善,但整体盈利依然偏弱,第三个底是2020年初疫情冲击的底,后续是疫后修复的盈利改善。
整体来看,A股历史上,如果是第一个底,可以和盈利没关系,多数是由政策或流动性因素缓和导致的。但如果是第二个底,盈利的看点至关重要。目前来看,反弹的条件具备,但盈利改善的迹象比较微弱,所以反弹后估计还会震荡。
(3)短期A股策略观点:8月底开始,可能会有反弹,能否反转观察铜价和二手房销售。从2021年Q3上市公司盈利进入下行周期以来,几乎每一个季报披露期,股市都是偏弱的,但随着季报披露完成,随后反而比较容易出现反弹。2023年一季报和中报后反弹较弱,随后一个月市场只是进入的横盘震荡。2022年一季报和三季报后反弹较强,均出现了季度上涨。2021年三季报、2023年三季报和2024年一季报后,均出现了月度的反弹。而且每次反弹大多都是从季报披露末期开始。
年度建议配置顺序:上游周期>传媒互联网、消费电子>出海(汽车汽零、家电)>金融地产>AI、医药&半导体&新能源>消费。大部分板块都处在库存周期的底部股票配资利弊,传统周期股的库存周期和成长的库存周期(半导体库存周期)历史上大多是同步的,所以我们认为库存不是行业排序的核心。核心是有比库存周期更强的Alpha,或至少没有负面影响的Alpha。上游周期产能格局的alpha会让商品价格下跌幅度可控,出海板块海外需求强的alpha有望对冲基于特朗普政策预期产生的担心,同时考虑到估值的变化和持续3年成长股的估值收缩,部分成长股可以开始配置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配资网观点